Page 276 - 國立嘉義高中百週年校慶紀念特刊
P. 276
李豐楙(54 年畢)
嘉中印象
撰稿:李豐楙院士
的「最高學府」,可說是人生一大機遇。
由於家住嘉義的西邊,上課往返,前
後六年,進出山仔頂的學校,才逐漸
初識其中堂奧:最好的學習環境、最
先認識的一批師友。基於這種善好緣,
才能順利選擇一個良好大學:國立師
範大學,從而開啟爾後的人生道路,
這是值得感恩的人生第一幸。
省嘉中在嘉義,常與「省嘉女」並
校 友 稿 友 校 出 傑 及 訪 撰 專
稱,由於地利與人和,聚集在此的人
才,網羅了嘉雲、乃至北台南,在一
起的好學生,分別來自各個鄉鎮。成
就的非僅一個好高中之名,而是創造
一個良好環境,在大好的機緣下,既
獲得良師的教誨,也受到益友的激勵。
這個事實即可證諸台北,旅北同學會
中不乏社會賢達,分散於各行各業,
李豐楙
都是屬於中上階層。每次參與盛會、
中央研究院院士
群英薈萃,共同的話語就是省嘉中,
第七屆傑出校友
連帶也會提及省嘉女,這就是人生之
初的愛慕與青澀。
在初老的人生返顧嘉義,其中印象
中最為鮮明的,絕對是母校「省嘉中」。 在走過大半生命旅途後,時常想
從初中到高中都在此渡過,無論年少是否 到該儲存一些記憶:什麼是一個城市
輕狂,對於這段記憶中的歲月,就像成長 的印象,從諸羅到嘉義;而最深刻的
小說中的年輕角色,成長的青澀與昂揚交 回憶又是什麼?從小學到中學,生命
織在一起,的確是人生開始的第一階段, 組合的就成為人生的第一印象。文友
也是最為關鍵的成長期。對於其他同學來 渡也發起「文學步道」的呼聲後,重新
說,我相信也是如此。 整理舊文稿、文集,發現新詩或散文,
初試啼聲始於山仔頂,以學校課堂作
當時剛從雲林口湖鄉下搬到嘉義,吾 為中心,記憶就像漣漪一樣,一圈圈
家安頓在一個小巷,就讀垂楊國小,忙著 的擴散出去。水紋終究快速消失,但
預備升學考試,短短一年半,就進入嘉義 記憶卻永恆,無論老師或同學,不一
274